行业动态
首都文化新地标源于2016年前门地区升级改造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今年前门地区将进行胡同升级改造,文化整体保护,定位于“历史文化展示区”,有望打造成为一块耀眼的首都文化新地标。
前门大街
正在北京进行的东城区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六次会议上,代区长李先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要率先从文物保护区搬迁,或拆除与古都风貌不协调的建筑。
前门大街管委会主任葛俊凯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要加大前门地区文物腾退修缮的力度,科学使用文保类建筑,把会馆、剧院、名人故居修缮后,用于文化传承、宣传教育和公共服务的目的。
今年前门将引进原汁原味的老字号和“燕京八绝”等非遗精品,扶持老字号和非遗传承人设立工作室、艺术馆、博物馆,鼓励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
如何保护胡同的历史风貌,展现古都风韵?葛俊凯介绍说,要把以打磨石器而闻名的胡同——西打磨厂街作为老胡同、新生活的试点,今年将进行修缮改造,并引进文化新业态,将其打造成为京城最长、最具特色的胡同,力争上半年开街亮相。
“前门新合院”是今年整体风貌保护的重点。葛俊凯透露,在保护整体风貌和胡同院落肌理的前提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据葛俊凯介绍,前门地区已经完成38条胡同基础设施的改造,今年还将升级改造8条胡同,力争到年底全面完成46条胡同的改造任务。
会馆也是北京独特的文化现象,曾经拥有数百座,经过历史变迁,北京保留下来的会馆不多了,前门地区现存30多处。根据规划,今年要将区域内保存较好的临汾会馆进行修缮,之后用于北京会馆文化陈列,全面展示老北京会馆文化的历史变迁。
新闻1+1
前门地区将打造成首都文化新地标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今年该地区将进行胡同升级改造,力争打造成首都文化新地标。北京商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东城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获悉,今年前门地区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加大该地区的文物腾退修缮力度,力争上半年完成西打磨厂街的修缮工作,并加速推进“新合院”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西打磨厂街将修缮开街
如何保护胡同的历史风貌、展现古都风韵一直是前门地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前门大街管委会主任葛俊凯介绍称,前门地区将把以打磨石器而闻名的胡同——西打磨厂街作为“老胡同、新生活”的试点,今年将对该街道进行修缮改造,并引进文化新业态,将它打造成为京城最长、最具特色的胡同。
西打磨厂街西起前门大街,东至崇文门外大街,是历史上著名的商业街,虽然现在街上的老作坊早已不见,但长巷三条1号、临汾会馆等多处历史遗存仍得以保留。“会馆是北京独特的文化现象,北京曾经拥有数百座会馆,但经过历史变迁,保留下来的会馆已不多,前门地区现存仅有30多处。”葛俊凯说,“位于西打磨厂与正义路南延交会处的临汾会馆保留得就比较完好,今年计划将保存较好的临汾会馆进行修缮,将作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展示老北京会馆文化的历史变迁”。
“西打磨厂街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开街亮相。届时,将引进文化新业态,促进西打磨厂街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高端业态、街区修缮、城市管理、生活方式的融合。”葛俊凯说。不过,本次改造完成的只是西打磨厂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位于正在建设中的地铁8号线前门站南侧,随着地铁站的建成,整体的改造工作将逐步进行。
“新合院”改善胡同居住环境
保护前门大街的历史风貌是前门地区工作的重点,东城将继续推进地区的 “新合院”改造工作。
所谓的“新合院”,就是在保护院落原有风貌和胡同肌理、格局的基础上,用连廊的方式将平房院落连接成为“套房”,增加原本没有的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以物业化管理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宜居的生活环境。“新合院”将装有先进的雨污分流设备,在院中也建有蓄水设备,能排掉污水、储存雨水,实现生态、绿色循环机制。“我们将提前跟居民进行沟通,选取适合改造的院子,和居民达成一致,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成院落改造,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宜居的生活环境。”葛俊凯说。
据葛俊凯介绍,东城区已经在草厂四条和五条等地区完成了28个“新合院”试点,对相对独立的院落进行了整合和改造,改善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今年,前门东区还将继续推进草厂三条至十条“新合院”的改造,在保护整体风貌和胡同院落肌理的前提下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除了“新合院”的改造工作外,据葛俊凯透露,前门地区已经完成38条胡同基础设施的改造,今年还将升级改造8条胡同,力争到年底全面完成46条胡同的改造任务。为了改善该区域的环境,前门地区还将继续推进三里河绿化景观带向东南拓展。今年该地区将推进800米绿化景观,营造绿色生态长廊,提升前门整体环境品质。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