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聚焦海绵城市 基础设施投资迎机遇
聚焦海绵城市 基础设施投资迎机遇
——2015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2015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在京召开(图为去年的年会)
日前,由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主办的2015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在京召开。年会以“海绵城市——中国经济新支点、新机遇”为主题,吸引了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海绵城市建设方、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商等800多名领导嘉宾出席。同时,会议重点推出一批海绵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及政企合作(PPP)项目。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聚焦海绵城市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行业的盛会,该年会围绕着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海绵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经济新增长点的作用与意义、建设绿色城市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等当前国际和国内基础设施行业热点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经济学家贾康,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全、秦昇益、张燎,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会长李占通等参会并做了主题演讲。
王钦敏在致辞中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顺应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大背景,符合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给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涉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企业将有广泛发展空间。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对民营企业更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每年一届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年会,是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着力打造的品牌活动。海绵城市也给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涉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企业将有广泛发展空间。王钦敏还希望广大企业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企业的新发展,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改善城市现状依赖海绵城市
城市滞水一直是困扰大中城市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今年4月,中国确立了首批16个城市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并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的城市能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而在缺水时则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长仇保兴在会上说。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他提出,任何智慧城市建设要围绕三个维度:节能减排、政府服务效能和治理“城市病”。
李占通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成为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内涝、水资源稀缺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其带来的排水防涝设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再生利用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望拉动超过2万亿元的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引擎。他还表示,商会将致力于搭建更多优质、有效的服务平台,竭诚为行业企业参与中国海绵城市投资建设服务,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平台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会上,商会正式启动了中国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据介绍,该联盟旨在顺应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为行业打造一个综合性涵盖政、银、企、学、研界的海绵城市建设产业服务平台。
据介绍,在该联盟的框架下,成立了专门的海绵城市投资基金,整合市场资本,以应对海绵城市建设在资金上通常面临的缺口问题,同时该联盟还成立了一个汇集城市建设、产业规划、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专业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创新研究机构,进行城市规划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国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远达不到海绵城市的标准。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1.5亿元,面对这一“天文数字”,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限,PPP模式将被鼓励运用及大力推广。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会议还重点推出了一批海绵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及PPP项目,供参会者投资参考。目前,该联盟已汇聚了包括广西、河南、福建、贵州、湖南等地近百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来源:中华建筑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